12

管理制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管理制度 >> 正文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初稿)

作者: 更新日期:2012-03-14 浏览量: 次  文字大小:[][][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初稿)

一、培养目标

1、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生产实际知识,熟悉本专业方向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与新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使用外文进行科技写作的能力;具有在本学科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智能工程与决策

在管理科学相关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基础上上,信息科学与智能工程方向着重探讨信息和知识处理的数学理论与模型,。以手段的多样性、广泛的功能性、潜在的创新性、环境的友好性和巨大的增效性为出发点,对复杂系统的智能算法进行设计和优化,在保证可靠性前提下研究生物计算、机器学习理论和算法,以保障对管理系统控制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从而为管理科学的有效应用提供方法指导和决策参考。

2、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

5、工程项目管理

6、知识发现与网络数据挖掘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标题为宋体小四号、加粗,正文为宋体五号)

实行弹性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具体时间由各学科专业自行确定),其中课程学习1~1.5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允许研究生分段完成学业,并规定学生累计在学的最长年限。

各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的学分总数34学分,其中课程学习应修满的学分数要求32学分,必修环节要求修满2学分。

四、课程设置(略,详见附件)

五、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要求修满2学分,否则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其中:实践活动(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二选一)1学分,教学实践应不少于40学时,社会实践应不少于15日;学术活动1学分,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10次以上(含10次)学术活动,其中至少作2次学术报告(含开题报告)。

必修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均须参加,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考核成绩在合格及以上者方能取得规定的学分。

必修环节由学生所在院(系)、研究生导师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院(系)主管领导及研究生工作秘书应认真组织、严格检查、确保质量。各学科专业应在培养方案中对于必修环节的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并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研究生生的指导方式可以是导师个人负责独立指导,也可以是指导小组集体指导;指导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及指导小组的学术群体作用。鼓励与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等单位联合培养,吸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校外专家、学者参加指导。

2)硕士研究生生采用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使得研究生不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同时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过程中应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4)导师(或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1个月内制订出合理的个人培养计划,充分挖掘研究生的潜能,注重研究生的个性发展,赋予研究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实践环节(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二选一)、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等做出具体安排。培养计划由院(系)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5)各有关院(系)应建立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其它各项活动,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研究生学好政治理论课,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公益劳动等活动,培养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七、中期考核

为了加强研究生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考核工作既是对研究生本人的检查,同时也能起到交流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的作用。研究生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完成,具体办法按《武汉工业学院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是培养硕士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使其具有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保证硕士生论文质量,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并署名武汉工业学院在有正式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拟录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不少于2(或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硕士生的毕业论文强调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其主要资料信息基本上应由硕士生自己收集、编制。采用他人成果需标注,且其数量要严格控制。要培养硕士生独立思考,敢干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硕士生的主观能动性,硕士生在论文开始前要进行文献阅读和综述,进行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积极参加院内外有关学术活动,参加学术活动次数不少于10次,并作学术报告2次,硕士生应在第三学期末第四学期初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工作,并在一定范围内(在课题组或教研室)进行报告,广泛听取意见,经指导教师同意和教研室审定确定后,制定论文工作计划,开展科学研究。论文的选题必须对国民经济有意义,或在学术上有一定意义或价值。

硕士生在修完规定的学分和撰写完学位论文后,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组织论文答辩。通过答辩者,准予毕业,并由校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课程设置一览表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

备注

1

2

3

考试

考查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2

2

思政课部

第一外国语

200

6

外语系

自然辩证法

32

2

思政课部

高级管理学

32

2

经管院

管理经济学

32

2

经管院

运筹学

32

2

经管院

计算机应用

32

2

计算机系

数理统计

32

2

数理系

智能工程与决策方向必选课、任选课设置一览表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

备注

1

2

3

考试

考查

决策理论与方法

32

2

经管院

管理信息系统

32

2

计算机系

矩阵论

32

2

数理系

智能信息处理

32

2

数理系

32

2

数理系

决策支持系统与专家系统

32

2

数理系

智能计算

32

2

数理系

最优化理论

32

2

数理系

补修本科课程

管理学原理

经管院

人工智能

数理系

概率与数理统计或统计学

数理系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方向必选课、任选课设置一览表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

备注

1

2

3

考试

考查

决策理论与方法

32

2

经管院

管理信息系统

32

2

计算机系

32

2

数理系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补修本科课程

管理学原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向必选课、任选课设置一览表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

备注

1

2

3

考试

考查

决策理论与方法

32

2

经管院

管理信息系统

32

2

计算机系

32

2

数理系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补修本科课程

管理学原理

现代物流管理方向必选课、任选课设置一览表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

备注

1

2

3

考试

考查

决策理论与方法

32

2

经管院

管理信息系统

32

2

计算机系

32

2

数理系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补修本科课程

管理学原理

32

2

32

2

32

2

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必选课、任选课设置一览表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

备注

1

2

3

考试

考查

决策理论与方法

32

2

经管院

管理信息系统

32

2

计算机系

工程风险管理

32

2

2

土建院

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32

2

2

土建院

投资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

32

2

2

土建院

现代施工技术

32

2

2

土建院

工程质量管理

32

2

2

项目招投标及合同管理

32

2

2

安全原理与方法

2

补修本科课程

管理学原理

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经济学

知识发现与网络数据挖掘方向必选课、任选课设置一览表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

备注

1

2

3

考试

考查

决策理论与方法

32

2

经管院

管理信息系统

32

2

计算机系

矩阵论

32

2

数理系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补修本科课程

管理学原理

武汉轻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版权所有    邮编:430023
电话:027-65651698  传真:027-83930081